top of page

中文寫作手法 (描寫類)

徵求老闆的同意

描寫類寫作手法

具象化呈現人/物/景,使讀者身臨其境

1. 多角度描寫

從視、聽、嗅、觸等多感官切入

關鍵特點 / 用法:

▪ 感官分配法:不同段落側重不同感官
▪ 主次排序:核心特徵優先描寫(如攤位以香味主導)

​範例:

校慶攤位:
視覺→油鍋滋滋冒泡金黃薯條
聽覺→"脆皮鶏排買一送一!"吆喝
嗅覺→焦糖混著番茄醬甜酸氣

2. 直接描寫

直述對象特徵(如:她戴黑框眼鏡)

關鍵特點 / 用法:

▪ 特徵篩選:只抓最突出的1-2個特徵
▪ 動態化:用動詞激活靜態特徵(如“鏡片截住寒光”)

​範例:

監考老師:

"粉筆灰沾滿袖口,鏡片後目光鷹般掃視"

3. 間接描寫

通過他人反應/環境變化襯托

關鍵特點 / 用法:

▪ 媒介選擇:通過環境/他人/後果襯托
▪ 懸念控制:延遲揭露本體增强張力

​範例:

"全班突然噤聲——不必回頭,知是班主任來了"

4. 人物描寫

(細描/ 白描) X (外貌+語言+動作+心理)

關鍵特點 / 用法:

▪ 細描定位:只雕琢關鍵部位

(手/眼)
▪ 白描神韵:用對比詞製造反差(如“舊布鞋配新腕表”)

​範例: 

細描:"她指甲油剝落成地圖裂縫"
白描:"老頭衫,舊布鞋,笑紋裏嵌著粉筆灰"

5. 空間描寫

步移法:邊走邊寫景(如:轉過走廊→踏入花園)
定點描寫:固定視角觀察

▪ 步移焦點:每移動一步切換視覺焦點
▪ 定點層次:按“遠→中→近”或“上→下”順序觀察

範例:
步移:"穿過喧鬧球場,圖書館落地窗將斜陽切成金格子"

6. 動態描寫

捕捉動作過程(動詞精准+連貫性)

關鍵特點 / 用法:

▪ 動詞三連:用3個精准動詞分解動作
▪ 慢鏡處理:拉伸瞬間成多步驟(如“粉筆滑→墜→裂→濺”)

範例:

 "粉筆從老師指間滑落,'啪'地裂成星屑"

7. 靜態描寫

定格瞬間畫面(如雕塑般凝固感)

關鍵特點 / 用法:

▪ 凍結清單:羅列5秒內可見的靜止物
▪ 微動態點睛:在靜景中加入1個微小動作(如“塵埃在光柱裏浮沉”)

範例:

"午休的教室:陽光裏塵埃懸浮,橡皮滾落桌角停在半影中"

8. 感官描寫

五感貫通+通感修辭

關鍵特點 / 用法:

▪ 通感轉化:將難寫感官轉爲易寫(如痛感→“像聽見指甲刮黑板”)
▪ 感官衝突:製造反差感(甜香+刺耳聲)

範例:

"粉筆刮黑板聲像冰錐刺耳,激起滿臂鶏皮疙瘩"

9. 時間描寫

▪ 隨時推移:景物隨時間變化(晨→午→暮)
▪ 層遞法:細節由遠及近/由大到小

關鍵特點 / 用法:

▪ 時間符號:用光影/鐘錶/生理反應暗示時間流
▪ 層遞聚焦:從全景(教室)→特寫(筆尖墨漬)推進

範例:

隨時:"晨曦染白試卷,正午筆影縮成墨團,暮色吞沒最後一道題"

10. 對比襯托

用差异强化特徵(新舊/明暗/動靜)

關鍵特點 / 用法:

▪ 矛盾捆綁:將對立元素幷置一句(如“新校徽鋥亮釘在褪色校服上”)
▪ 以動襯靜:用突然聲響强化寂靜

範例:

寫考試結束:“歡呼炸穿走廊,襯得教室死寂倍加窒息”

11. 情景交融

▪ 融情入景:景物染上主觀情緒
▪ 主客切換:客觀描述→主觀投射

關鍵特點 / 用法:

▪ 情感投射:讓景物複製情緒(憤怒→“風撕扯樹葉”)
▪ 客觀錨點:在主觀描寫後可以加一句冷靜事實防濫情

範例:

挂科後:“梧桐葉砸向頭頂(主觀),其實只是輕輕飄落肩頭(客觀)”

當代舞蹈情侶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