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修辭手法 (句式類)

句式類修辭手法
結構形式强化表達
1. 對偶
字數相等、結構對稱、意義相關的兩句成對出現。
功能:
增強節奏感,凸顯對比或互補關係。
用法技巧:
詞性鏡像:名詞對名詞/動詞對動詞(背單詞→刷考題,星→月)
範例:
晨背單詞星未落,夜刷考題月已斜
範例:
「兩個黃鸝鳴翠柳,一行白鷺上青天」(杜甫)
2. 排比
三個以上結構相似、語氣一致的句子或短語連續排列。
功能:
強化氣勢,深化情感或論點。
用法技巧:
三階進化:程度遞增/範圍擴大
(個人→班級→全校)
範例:
試卷是刑場,是迷宮,是照妖鏡
範例:
「山朗潤起來了,水漲起來了,太陽的臉紅起來了」(朱自清)
3. 層遞
按程度深淺、範圍大小、時間先後等順序層層推進。
功能:
引導邏輯推演,凸顯遞增/遞减效果。
用法技巧:
邏輯鎖鏈:前項爲後項前提
(影響個人才能拖累班級)
範例:
影響個人→拖累班級→拉低全校排名
範例:
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(《大學》)
4. 設問
自問自答,或問而不答(答案隱含)。
功能:
引發思考,强調重點。
用法技巧:
痛點自曝:問題直指讀者困境(如何勝拖延?)
範例:
如何勝拖延?立刻行動!
範例:
何處望神州?滿眼風光北固樓」(辛棄疾)
5. 反問
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意義,答案在問題反面。
功能:
加强語氣,無需回答。
用法技巧:
逼認答案: 以疑問包裝確定結論
範例:
難道努力不該被尊重?
範例:
「人生自古誰無死?」
(文天祥→隱含「無人能免」)
6. 頂真
前句結尾字詞作為後句開頭,形成鏈式結構。
功能:
增強連貫性與節奏感。
用法技巧:
關鍵詞接力:尾首重複詞需承上啓下(山→山崩,心→心死)
範例:
壓力如山→山崩摧信心→心死灰復燃
範例:
「歸來見天子,天子坐明堂」(《木蘭詩》)
7. 反復
重複相同詞語或句子。
功能:
强調情感,營造旋律感。
用法技巧:
三擊遞進: 三句內重複關鍵詞引爆情感
範例:
沖啊!沖啊!終點在前!
範例:
「沉默呵,沉默呵!不在沉默中爆發,就在沉默中滅亡。」(魯迅)
8. 互文
上下文義互相呼應、補充,合幷理解才完整。
功能:
節省文字,蘊含深意。
用法技巧:
分工互補:兩句合表達完整意
(“左手教材右手真題”=雙手幷用)
範例:
左手翻教材,右手刷真題(雙手幷用)
範例:
「秦時明月漢時關」
(王昌齡→實指「秦漢時的明月與關塞」)
9. 倒裝
顛倒正常語序(主謂賓/定狀)。
功能:
強調重點,協調韻律。
用法技巧:
情壓語序: 情緒詞前置製造語言爆破
範例:
血紅啊!這刺眼的分數!
範例:
「竹喧歸浣女,蓮動下漁舟」
(王維→正常語序:浣女歸而竹喧,漁舟下而蓮動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