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中文修辭手法 (對比襯托類)

徵求老闆的同意

對比襯托類 修辭手法

通過差异突出本質

1. 對比

並置對立事物,凸顯本質差異

類型: 橫向對比
作用: 空間並置差異

案例:「朱門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」(杜甫→ 階級對立)

 

類型: 縱向對比
作用: 時間前後變化

案例: 「舊時王謝堂前燕,飛入尋常百姓家」(劉禹錫→ 盛衰反差)

2. 正襯 (襯托)

用相似性質事物襯托主體,同向強化。
利用(配角)來強調(主角)的特點。

功能:

襯體(次)

→ 渲染氛圍

→ 主體(主)

範例:

「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倫送我情」(李白)
→ 以「潭水之深」

正襯「情誼之厚」,二者皆屬「深」質


「蟬噪林逾靜,鳥鳴山更幽」(王籍)
→ 以聲響反證靜謐,

屬「以動襯靜」的特殊正襯

3. 反襯 (襯托)

用對立性質事物反向凸顯主體特質
利用(配角)來強調(主角)的特點。

功能:

襯體(反)

→ 極致反差

→ 主體(主) 

​範例:

窗外歡笑震天,襯得考場靜如墳場

4. 借代

捨棄本名,用關聯特徵替代本體

功能:

標簽化:用標志性特徵代人

(眼鏡=書呆子,球鞋=運動黨)

類型

古典用例

部分代整體

「孤帆遠影碧空盡」(船)

當代用例

「硅谷發布新晶片」(科技業)

特徵代本體

「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」(老人/孩童)

「白領階級」

工具代本體

「無絲竹之亂耳」(音樂)

「手握方向盤的人」(司機)

地點代機構

「華盛頓表態」(美國政府)

「北京宣布新政策」

作者代作品

「讀魯迅」(魯迅著作)

「看宮崎駿」(動畫電影)

材料代成品

「化干戈為玉帛」(戰爭/和平)

「揮毫潑墨」(書寫)

當代舞蹈情侶
bottom of page